《日本学刊》2025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作者:《日本学刊》 来源:《日本学刊》2025年第2期 时间:2025-04-21

目 录
热点剖析
从战术性渗透到战略性应对:日本南海政策分析(鞠海龙 卢美帆)
专题研究 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研究
日本国家安全战略演化取向的依恋情感动力分析(钟志成)
浅析21世纪日本数字双循环战略(张永涛)
“规则导向”与“权力导向”:日本国际防灾减灾合作的战略分析(廉德瑰 关 豪)
美日强化三边安全机制的战略分工及限度(曹鹏鹏 王泽英)
基础文论
日本的不婚化现象探析(曹有顺 胡 澎)
外文摘要
Abstracts
日本語要旨
摘 要
从战术性渗透到战略性应对:日本南海政策分析
鞠海龙 卢美帆
内容提要:日本是否有南海政策?日本的南海政策是否针对中国?这些问题是中国处理对日关系、应对南海问题和周边安全的重要参照系。日本南海政策并非以独立文本形式展现,而是以间接、隐蔽的方式,分散在其对华关系、对东盟国家关系和相关地区事务的政策中,并伴随美国对华战略的调整而日渐显露。日本以南海问题为抓手,以对华防范为逻辑起点,依托日美同盟及其域内外盟友关系,在亚太安全方面展开对华制衡战略。日本南海政策从隐蔽渗透向公开施为的结构性转变,凸显日本对华“对手”定位的不可逆趋势。战略竞争框架下,日本南海政策的系统性单方面对抗特征已经初步成型。考虑到域外国家“印太战略”的主要地缘政治指向,日本的南海政策正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变数。
关键词:日本 南海政策 印太战略 战术性渗透 战略性应对
作者简介:鞠海龙,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美帆,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日本国家安全战略演化取向的依恋情感动力分析
钟志成
内容提要:日美同盟是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内涵与客观外部战略情境。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转型与日美同盟的关联性不仅关涉战略理性考量,而且取决于日本对美依恋情感的演变,即由基于战略认知的特质性依恋与战略情境交互形成的状态性依恋所决定,具有情境敏感性。立足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理论路径,以战略情境作为自变量,尝试引入依恋关系这一中介变量,能够构建出解释日本国家安全战略演化的情感动力机制。自冷战以来,日本对外部战略情境的判断从在“消极机遇”与“积极机遇”间调整转向“消极脆弱”,推动了日本对美依恋类型从在“安全信任”与“疏离抵触”间摇摆演变为“焦虑示好”,进而塑造了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在自主追随与攻防平衡间的基本取向。过度反应心理、错误情境知觉干扰了日本对外部战略情境的判断,导致其战略取向难以实现兼顾自主的追随路线。打造“威慑力”“影响力”“塑造力”并重的国家安全战略,是日本困于大国地缘竞合情境、囿于对美依恋情感顺从的折中策略,经营“亲而可不随”的灵活自主空间是其战略关切的核心议程。
关键词:日本国家安全战略 日美同盟 依恋关系 战略情境 国家情感
作者简介:钟志成,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浅析21世纪日本数字双循环战略
张永涛
内容提要:跨入21世纪,日本在推动数字发展方面采取了双循环战略。在内循环上,日本注重在数字战略和相关法规的支撑下构建数字社会,其中又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在外循环上,日本通过贸易协定以及国际组织等平台提升自身在全球数字领域的影响力,同时注重推动ICT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虽然存在数字内循环软性建设不足、外循环面临制约、数字双循环能否维持政策优先有较大不确定性等局限,但日本的数字双循环建设在战略与法规、领导机制以及合作对象三个层面特色鲜明,而且内外循环密切结合的趋势逐渐显现。日本推进数字双循环发展的轨迹和得失或可为中国推动数字双循环战略提供一定的镜鉴,中国需要在保障数据安全流动的同时,完善个人数据权益保障机制,尽量保证数字内外循环形成共振,重视发展中国家权益、加快与发达国家的理念兼容,在保障自身权益的同时坚持数字多边主义。
关键词:日本 数字双循环 数字丝绸之路 CPTPP 社会5.0
作者简介:张永涛,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规则导向”与“权力导向”:日本国际防灾减灾合作的战略分析
廉德瑰 关 豪
内容提要: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及国际局势变动下局部武装冲突带来的人为灾害爆发,进一步凸显当下国际防灾减灾合作的重要性。日本基于长期积累的国内防灾减灾经验,积极参与全球灾害治理。日本不断推动其防灾理念扩大为国际共识、在区域性机制化合作中推广本国防灾经验、确立国际防灾减灾合作领域的“日本标准”。同时,日本全面促进防灾技术创新、协同构建防灾产业体系、积极参与国际防灾救灾援助,充分展现其防灾救灾的实力优势。日本试图通过“规则导向”与“权力导向”的互动实现其在国际防灾减灾合作领域中的主导权,在促进日本防灾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日本的国际影响力,完善其“大国战略”布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国际防灾减灾合作的推进与防灾减灾合作机制建设的逐渐健全,中日两国围绕国际防灾减灾合作话语权的制度竞争态势也将激化,在防灾减灾合作的推进过程中,两国也将存在潜在竞争的一面。
关键词:防灾减灾 国际合作 日本标准 规则导向 权力导向
作者简介:廉德瑰,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关豪,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美日强化三边安全机制的战略分工及限度
曹鹏鹏 王泽英
内容提要:三边安全机制是美国盟伴体系研究的重要议题。近年来中美在“印太”的地缘博弈持续激化,美国通过深化“印太战略”,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纽带,逐步构筑起美日韩、美日澳及美日菲等“美日+”三边安全机制,试图在中国周边编织多层级、多领域的盟伴网络。在这一进程中,形成了美国“主导”、日本协助“塑造”的战略分工,其本质是美国护持全球霸权需求与日本扩张区域利益诉求的结合。作为“印太战略”的发起者和核心推动者,美国通过战略目标设定、机制嵌套与盟友角色配置,发挥着战略主导和议程设置的作用;日本通过双边政策协调、军事安全赋能、战略议程追随,发挥着协助塑造与政策协调的作用。在美日共同推动下,美日韩、美日澳与美日菲三边安全机制的合作不断增强。美日推动“美日+”三边安全机制发展也面临着美国战略信誉弱化与成员国战略诉求分歧等因素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日+”三边安全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关键词:三边安全机制 美日+ 战略分工 印太战略
作者简介:曹鹏鹏,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泽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日本的不婚化现象探析
曹有顺 胡 澎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在这场社会转型中婚姻变化尤为明显,经济高速增长期构建起来的“全民皆婚”社会逐渐演变成不婚化社会。不婚化社会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随着时代变迁,结婚的吸引力和不婚的压力下降,结婚的难度提升,导致日本人的结婚意愿下降;另一方面,男女求偶的期望出现偏差以及稳定的婚姻匹配机制弱化,导致婚姻市场“失灵”,在不愿结婚与难以结婚的作用下,日本的不婚化程度日益加深,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在个人空间和独立日益成为年轻人生活追求的日本社会里,即使面对不婚化带来的诸多冲击,政府也难以过多介入个人婚姻,只能采取鼓励结婚和去家庭化的措施予以应对,然而这些措施又“药不对症”、进退维谷,难以有效遏制不婚化现象的加剧。
关键词:不婚化 少子化 个体化 社会冲击
作者简介:曹有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胡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