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筑新型国家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沪召开
2018年6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华日本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的“推动构筑新型国家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锦江饭店召开。
推动构筑新型国家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王伟光,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日大使徐敦信出席开幕式并做特别纪念演讲。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玉宏,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片山和之,前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日本兵库县立大学理事长、日本防卫大学前校长五百旗头真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王伟光做特别纪念演讲
王伟光以《重温条约精神,共担时代使命,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为题发表特别纪念演讲。他指出,40年前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如同中日邦交正常化一样,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又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两国邦交正常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日缔约前后也是一波三折,双方老一辈领导人和政治家为缔约成功可谓呕心沥血。纪念中日缔约40周年,首要的一点就是要重温条约精神,推动中日关系重返正轨,为中日关系再起航增加精神动力。加强中日友好,坚持和平发展,促进互利合作,是和平友好条约的精神实质所在。中日关系40年来之所以能够长足发展,正是因为中日两国一直坚守和平、友好、合作的战略大方向,因为两国政府和人民在互利合作上常年坚持不懈、扎扎实实的努力。
王伟光指出,我们要珍惜中日关系40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这些成就非一朝一夕所得,是中日两国政治家在付出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的基础上积跬步所得,是中日两国人民长期艰苦的努力前提下积小流而成;同时,我们要警醒,“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两国关系的曲折历程证明了这一点。纪念中日缔约40周年,需要中日双方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认清世界发展的大方向,共同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唯有此,中日关系才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做特别纪念演讲
福田康夫在《思考亚洲的未来》的特别纪念演讲中指出,当今流动化的世界已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节点。今天东亚已经和欧美并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形成的重要支柱,一个可以引领世界经济、世界秩序的时代已经开始。日中关系也进入了“共创”时代。我们应该互相认识彼此的优势和弱势,取长补短。中日韩、东盟等亚洲国家要在共赢、共创、共融的基础上,互通有无,共同合作,实现更高的目标。
福田康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对于东亚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指针性项目。不威胁任何国家,永远不称霸、不扩张,是基于公平、正义的互惠合作新型国际关系的构筑,他对此深信不疑。
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日大使徐敦信做特别纪念演讲
徐敦信在特别纪念演讲中将中日缔约的意义概括为四点:第一,条约确认《中日联合声明》是两国和平友好关系的基础,声明的各项原则应予严格遵守;第二,中日缔约是迄今两国关系的政治总结,同时也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意味着中日不仅要结束过去,还要共同开辟世代友好的未来;第三,中日双方承诺不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谋求霸权的企图,既是郑重的自我约束,又有利于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第四,开启了高层互访的大门,为两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徐敦信指出,我们今天为两国关系的积极改善感到高兴,同时也希望双方继续相向而行,防止反复周折,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日关系现在雨过天晴,如何顺应民意,让“雨后地更坚”这句日本朋友常说的谚语变为现实,希望中日双方切实践行:牢记初衷,恪守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精神,信守迄今达成的共识,登高望远,牢牢把握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继续加强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珍惜人员交往大发展的机遇,多做增信释疑和心灵沟通工作,为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增添正能量;履行时代责任,共同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日应群策群力,在实现两国关系重返正轨的基础上不断向前迈进。
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武寅、日本山口大学前副校长纐纈厚、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和川岛真、上海日本学会会长吴寄南等中日专家学者也在研讨会上发表了演讲。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为研讨会发来贺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武寅做学术演讲
武寅在演讲中指出,今天,中日两国面临的局面是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践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宗旨,就必须对条约的精神实质有更加深刻的领会,并以此为基础,找出一条符合当今时代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这一路径的核心理念,应该是摒弃零和思维、践行平等相待。
武寅指出,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表现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中日关系除了和平友好之外,别无选择。新的形势给了“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新的时代内涵。探索和构建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这不仅是对两国关系和地区和平的贡献,而且是在世界范围内对构建人类社会发展新模式的贡献。中日两国在经历了两千年密切交往和40年风雨考验之后,能够真正站在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战略高度,相向而行,平等相待,合作共赢,才是真正对《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宗旨和义务的忠实履行,才是真正对亚洲和世界,也是对历史和未来的担当。
池田在贺词中指出,对日本来说,中国是难能可贵的文化大恩之国。日本若不珍惜这份因缘,就会偏离正途。池田在50年前倡议日中邦交正常化,主张日本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存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广泛地推进日中经济、文化交流。
池田在贺词中回忆道,1974年12月5日,周恩来总理抱病在北京三〇五医院接见了他。周恩来的谈话聚焦在“21世纪应该如何发展”,强调中日要彼此站在平等的立场,互相合作,希望早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周恩来待人情真意挚,通过和他的深交,可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底流,这是一种“共生的道德气质”,也是一种“取调和而舍对立、取结合而舍分裂、取大我而舍小我,以此为基础,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能和谐共存的精神倾向”。40多年后的今天,日中要世代友好,日日培育新的友好之树,为了世界和平,以“命运共同体”为基础,为地球的利益、为人类的利益做出长远贡献。
推动构筑新型国家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宾席
此次研讨会以推动构筑新型国家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重温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约历史及精神。在学术演讲之后,学者们分为日本政治、外交、安全和经济、社会、文化两个分科会展开热烈讨论,深入探讨改善发展两国关系的新举措,为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并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建言献策。中日两国友好人士、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推动构筑新型国家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