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所学术交流简报(2025年第59期)我所成功举办“日本超高龄社会的课题与应对”学术报告会
作者:卞显乐 来源:日本所科研处 时间:2025-08-11
2025年8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日社会文化研究中心、社会文化研究室联合中日社会学会共同举办“日本超高龄社会的课题与应对”学术报告会,特邀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社会学高龄社会综合研究机构副主任祐成保志教授、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助教、社会学高龄社会综合研究机构兼任教员税所真也来所做报告。
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宋金文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孔繁志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朱安新副教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系孔凡磊副教授、世界知识出版社刘豫徽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研究人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曹有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赵明、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庞明丽、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陈芮、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孙正娜出席报告会。

学术报告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日社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张建立研究员主持,所长杨伯江研究员致辞。杨伯江所长对两位专家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指出老龄化问题是中日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日本的经验做法值得研究借鉴。
佑成保志围绕《在老龄化规划社区中构建本地共享空间》,以“团地”(规划性住宅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通过重新规划城市建设空间将“团地”变为支撑社区的新“生活场域”。佑成保志指出,“团地”最显著的特征是战后日本政府为快速提供大量住宅,对城市空间标准化的一项具体实践活动;其不仅为当时的民众提供了居住空间,更是维护战后日本社会稳定而推进的政策性举措。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团地”逐渐出现建筑老化、房屋空置、人口结构老化从而成为低收入群体的聚集之地。大约在2000年,“团地”开始被视为“再生”对象,对“团地”的一系列改造也成为日本探索社区升级改造的试验场。
税所真也围绕《超高龄社会中生活相关事务行为的社会化》,分享了通过劳动者合作社(Workers' Collective)实施任意监护制度的实践案例,重新审视了“因家庭产生的角色期待”,进而探讨了未来财产管理及生活相关事务行为的社会化路径。税所真也指出,随着家庭结构与家庭规范的变动,当前依赖家庭成员管理老年人财产和签订契约的传统做法已经出现局限性。同时,依靠家庭成员担任成年监护人存在侵犯自主决定权及监护人滥用权利的风险。因此,税所真也认为有必要超越通过养老金制度和护理保险制度来探讨抚养与照护问题的传统研究范式,将讨论范围延伸至照护决策、管理协调等管理责任领域,拓展传统“照护社会化理论”的讨论边界。

自由讨论环节由社会文化研究室研究员、“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日本社会问题及其应对”创新项目组首席胡澎主持。胡澎研究员介绍了我所在日本社会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并对两位专家的报告进行了点评。随后,刘豫徽副编审、朱安新副教授、孔繁志教授、卞显乐助理研究员、曹有顺博士围绕日本社区改造的经验与启示以及中国推进成年监护制度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宋金文教授对两位专家的报告及现场讨论进行了精彩的总结点评。
(卞显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