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所学术交流简报(2020年第20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一行赴南京调研
2020年11月19日至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率队到南京调研,同行的有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吴怀中、办公室主任武庆联、社会研究室胡澎主任和吴限副研究员、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张伯玉、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张勇、综合战略研究室卢昊副主任和孟晓旭研究员、《日本学刊》编辑部主任唐永亮、文化研究室熊淑娥助理研究员等。
一
2020年11月19日,调研组出席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所主办、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协办、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国别区域研究中心承办的“后安倍时代的中日美三边关系学术研讨会”。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战略与安全研究所所长王京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所执行所长刘强教授先后致辞。
在会议主旨发言环节,吴怀中研究员和刘强教授分别以“后安倍时代的日本政治与外交”“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困境与出路”为题做了学术报告。吴怀中指出,为追求长期执政,菅义伟政权的对外战略将基本延续安倍政权时期的“大国外交”政策,但对美国的不信任感也会促使其选择与“中等强国”抱团联合。刘强指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问题多元、东重西缓、海先陆次。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需要区分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取不同手段加以应对,要充分认识外交在维护国家生存与发展中的定位与功能。
在“日本政局走向、外交政策与中日关系”主题单元,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宋德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张伯玉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崔建树教授和国别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周浩副教授分别以“关于日印关系的几点思考”“菅内阁走势和政局变动分析”“美国大选后日本的印太战略走向”“印太战略视域下日印防务合作领域的战略互动”为题做了发言。
在“大变局中的中日美三边关系”主题单元,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葛腾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卢昊副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葛汉文副教授和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张诗奡助理研究员分别以“美国印太战略视域下的日美同盟更新及其前景”“中美日三边中的日本角色”“对冲战略:概念、机理与美国经验”“中美战略竞争下的日本选择与中国应对”为题做了发言。
在“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主题单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张勇研究员、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汉平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综合战略研究室孟晓旭研究员分别以“后安倍时代的日本安全战略”“中美在东盟的战略博弈”“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为题做了发言。
杨伯江所长作会议总结。他指出,参会专家学者发言紧紧围绕会议主题,从广阔视野对中日美三边关系的探讨极富启迪。此次会议是一个良好开端,为今后进一步加强机制化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
当晚,杨伯江所长围绕“中美战略博弈背景下的日本对华政策走向”与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师生展开深入交流。杨伯江从中美日“三角”结构入手,分析日本在美国、中国战略上的角色扮演,结合美国大选及未来政府对亚太政策、RCEP签署等最新形势发展,前瞻了日本对华政策方向,并提出了应对思路。调研组还与该校学报、《外语研究》等期刊负责人就国别与区域研究方法、办刊经验做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二
1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一行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调研座谈。
上午9时许,调研组一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向遇难同胞敬献花圈。通过这次主题党日活动,课题组成员深受震撼,纷纷表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随后,调研组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张建军馆长、南京大学张生教授、江苏省社科院王卫星教授、江苏行政学院杨夏鸣教授等专家学者就“中日之间的历史与未来”主题举行座谈。座谈会由张生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胡澎研究员、唐永亮研究员、吴限副研究员和熊淑娥助理研究员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纬度,分别以“日本的历史认识与战争记忆的塑造”“日本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的‘历史观’评析”“场所在记忆与历史之间的功能”为题做了发言,并同与会代表就当前热点问题做了广泛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张建军馆长在讲话中,详细介绍了大屠杀纪念馆的情况和未来发展计划,着重指出,历史的叙事结构、呈现方式和表达视角对于重塑历史、向受众传递真实历史具有重要影响,这是该馆今后要不断实践、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他希望今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进一步展开深入交流合作。
杨伯江在座谈会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座谈会非常成功。作为中国的日本研究者,应将现实与历史紧密结合,学习、体会历史,把握历史规律,温故知新,化知为识,才能使现实问题研究更有温度和深度。
会后,杨伯江所长代表日本研究所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赠送了日本研究所近年来部分研究成果,其中有吴怀中著『大川周明と近代中国』、胡澎著《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团体(1931—1945)》、胡澎译《“神国”日本疯狂的决战生活》、唐永亮著《中江兆民》、李薇、唐永亮主编《Truths and Facts: Interpreting the Second Japanese Invasion of China》、孟晓旭著《认知、政策与互动:战后中日安全关系研究》、吴限著《日本明治时期的右翼研究》等。
三
11月20日下午, 杨伯江所长率社会研究室主任胡澎研究员、办公室主任武庆联、期刊编辑部主任唐永亮研究员赴南京大学调研。调研组与南京大学陆延青副校长、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朱锋教授、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王文军教授、南京大学社科处姚远副处长、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李芸、日语系主任王奕红、《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副主编林昶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展开深入交流。
陆延青副校长在致辞中对杨伯江所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指出调研团的来访不仅对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而且对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也颇具意义。南京大学正着力打造成为文理协同的综合性大学,希望双方加强交流,相互借鉴,携手共进。
杨伯江所长在致辞中指出,南京大学的文理协同发展理念令人钦佩。作为国别研究,日本研究任务艰巨、难度加大,要从全球视域加以把握,从中国整体战略综合定位,为此需要通过广泛深入交流扩展学术视野、促进学科发展。
朱锋教授介绍了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创立的历程和主要工作人员,希望未来能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加强学术交流,以共同办好2021年中华日本学会年会为契机,携手共同发展。
王文军教授在讲话中对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工作做了介绍,并就社会科学一流期刊应该具备的专业标准做了系统说明。他希望与学界和期刊界加强交流,共同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发展。
姚远副处长在会谈中指出,南京大学哲学系、历史系、中文系、日语系、社会学系、法律系等院系都有从事日本研究的优秀学者,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推进南京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学术交流,由点到面加强合作。
调研团与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2021年中华日本学会年会的筹备、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学科发展、学术期刊办刊经验等深入交换了意见。
座谈会前,杨伯江所长与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师生围绕“日本对南海政策——超越同盟”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11月20日下午,吴怀中副所长率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张伯玉、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张勇、综合战略研究室卢昊副主任和孟晓旭研究员、社会研究室吴限副研究员、文化研究室熊淑娥助理研究员等,参观侵华日军受降地旧址及东部战区(南京军区)军事展览。通过这次主题党日活动,调研组成员深受教育,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抗日战争史及人民军队光荣历史的认识,对我国防现代化建设及周边安全环境也有了更深刻的直接体认。
(供稿:张勇、吴限、熊淑娥、唐永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