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所学术交流简报(2021年第7期)“日本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研究”创新课题组赴江苏南京调研
2021年4月19日至22日,日本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澎带领“日本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研究”创新课题组人员赴江苏省南京市,就南京社区治理的现状、创新等进行深入调研。研究员丁英顺、财务专员刘伟、助理研究员王瓒玮与郭佩参加调研,南京大学朱安新老师及其博士生陪同调研。
调研组首先走访了位于南京市栖霞区马群街道的蛇盘社区。该社区位于南京四大保障房的花岗保障房片区,下辖玫瑰园、牡丹园、杜鹃园三个园区,共有住宅楼29栋,住宅6083套,现有居民1万余人,常住人口3600人。栖霞区创新探索“网格+网络”双网治理路径,构建“掌上云社区”大数据现代治理模式,社会治理信息化、协同化水平显著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增强。“掌上云社区”由社区党组织主导,协同居委会、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物业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依托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互联网平台,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线治理社区事务,并与线下网格融合,提升自治能力。“掌上云社区”在嵌入社区治理全过程后,通过与线下网格深度融合,搭建起了有效参与、协同共治的平台,并有效汇聚起各类治理要素,为落实社区协商提供了可行路径,促进了社会治理参与力量的自我生长。此外,蛇盘社区为调研组介绍了去年积极做好疫情防控、人口普查、垃圾分类等工作。同时,蛇盘社区负责人带调研组参观了扎根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以及0-3岁幼儿的托育服务等。
图为调研组人员实地考察南京市栖霞区的蛇盘社区
上图为调研组人员与蛇盘社区负责人座谈
上图为调研组与蛇盘社区负责人合影
之后,调研组走访位于南京八卦洲街道的外沙村社区。外沙村位于“中国芦蒿第一乡”的八卦洲北部,北与波涛滚滚的长江相邻,西有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外沙村村民3476人,以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为主。外沙村近些年在探索本地乡村振兴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如草莓种植园和百合育种大棚都是附近远近闻名的种植基地,未来会与乡村旅游、网络直播等多种方式开拓市场,服务本地发展。
上图为调研组考察八卦洲外沙村的百合育种大棚
上图为调研组与八卦洲外沙村负责人等合影
最后,调研组赴鼓楼区建宁路街道与四级调研员刘春光等人进行了访谈座谈。建宁路街道在现有综合网格建立党支部的基础上,又在每一个网格下分3-5个“红色微网格”,由各支部书记、委员和党小组长担任“微网格”负责人,以搭建好将支部建在网格上的工作架构。在“红色微网格”的基础上,街道负责人拉近与居民的距离,开展上门走访、每日巡查等,并宣传社区工作,搭建互动平台。
上图为调研组与建宁路街道负责人等合影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基础层级,只有社区和谐善治,城市治理的基础才能稳固。不论是栖霞区的“掌上云社区”还是发挥本地优势振兴发展,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八卦洲街道,亦或是通过“红色微网格”服务群众的建宁路街道,都可以看出基层社区旨在构建服务群众,满足需求的上下联动模式,开拓出现代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全体人员参加了4月23-24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的中华日本学会2021年年会暨“新冠疫情冲击下的日本与东亚区域形势”研讨会。
(社会研究室郭佩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