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23年会暨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比较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3年9月23日,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23年会暨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比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天津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大学、辽宁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主持开幕式。闫坤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既要求我们坚持国家民族视野情怀,深入理解国情社情,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文明、切合中国实际、独具中国特色;同时,也要求我们充分关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关系紧密的国家推进现代化的形势动向、经验教训,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契合世界及地区潮流,引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高质量的国际经济合作,在全球化的历史大潮中开创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原驻日大使程永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分别为会议致辞。
王昌林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中日两国同属东亚国家,虽然两国现代化进程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战略目标不同,但在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日本是东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代表,是通过较短时间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典范。综观日本二战后的发展历程,日本根据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不断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一批在产业链中处于中高端地位、具有高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的行业,在高科技领域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占据了优势地位。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日本再分配的基尼系数长期稳定在0.4警戒线的下方,即使在低增长阶段,贫富差距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形成了典型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但是,日本在实现赶超之后也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产业升级转型速度放缓,制造业、服务业升级面临瓶颈,在人口结构、政府债务、社保体系、创新能力等方面,一些长期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案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中日关系的时代潮流。中日双方应立足历史规律与时代潮流,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战略引领,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为契机,积极思考并开拓未来,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行稳致远。
程永华在致辞中强调,中日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经贸合作体量巨大,前景广阔。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日在四个政治文件指导下,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日本是最早参与和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同时日本也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获益良多。自2007年以来,中国连续15年是日本第一大贸易对象,日本则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在欧美、东盟等地区的投资收益率。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日关系起起伏伏,和平、友好、合作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近年来,两国务实合作遭遇挑战,日本出台的一些举措给两国经贸关系带来逆风。日本执意追随个别国家,借助经济安保等议题,对华大打经济牌,宣扬对华“去风险”与“脱钩”,此类错误行径严重危害两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紧密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最终将给日本企业造成打击。中日应秉承合作传统、发挥各自优势,将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分享更大的发展红利;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开拓更广阔的合作领域,鼓励企业在重点领域开展合作;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引领,分享更多的共同语言,同频共振,充分发挥经贸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杨伯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对参会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他指出,日本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日本“后发赶超型现代化”进程经历了明治维新到二战的近代产业化时期、战败到20世纪80年代的高度产业化时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后工业化时期。在财税体制与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福利政策、农村振兴及六次产业化等领域,日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及教训,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镜鉴。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背景下,日本经济发展面临诸多课题,岸田政府“新资本主义”政策实施的效果有待观察与跟踪探讨。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两国关系处在新的历史节点,风险与机遇并存。中日在经济上仍然高度互补,经济关系的底色仍是合作。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深化拓展中日合作不仅能为中日关系筑牢压舱石、强化推进器,对于促进地区及全球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日本经济学会成立45年来,始终致力于日本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的研究,积极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相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学会将不断取得新成绩,再创新辉煌,在引领全国日本经济研究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开幕式之后是会议学术报告环节,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原副所长张季风主持。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主编崔岩,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及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崔健先后发言。
闫坤报告的题目是“中国是否会走向‘日本式衰退’”。闫坤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且出现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表象,但是,基于全球经济最新形势、中国经济发展空间与韧性、日本经济史视角详细论证发现,中国可以避免“日本式衰退”。当前,中国存在着与过去日本相似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速下滑、资产负债表衰退、社会低欲望和消费降级、外向型经济受压四个方面,甚至在一些方面,中国情况更加复杂与艰难。但是,中国不会陷入“日本式衰退”。主要原因是,第一,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速并不低,全球技术环境、产业发展空间远胜于当年的日本;第二,中国并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而只是扩张速度放缓;第三,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与日本相比,中国具有更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第四,老龄化、低欲望等社会问题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崔岩报告的题目是“双循环结构与现代化之路:中日比较”。崔岩在报告中提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新时期新征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需要从现代化发展的新内涵和新高度来思考日本现代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在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我国提出的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重新思考如何走独立自主和本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着眼点。日本现代化发展具有依附型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的非自主性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则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因此,应从本质上把握中日现代化的区别。随着中日两国发展差距缩小,共性问题将会逐渐增多,双方更应相互学习借鉴、相互合作,共同推进共性问题的解决。
张玉来报告的题目是“日本构建共同富裕社会及其贫富分化应对”。张玉来认为,日本实现共同富裕社会的主要因素包括:吉田路线确立方向、企业内工会等“三大神器”夯实社会根基、英德社保体系提供参照范本、立法保护与循序渐进、内需拓展变内生动力以及融入共同体传统意识。但是,进入平成时期之后,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贫富分化的趋势,这主要是受到制度疲劳、财政问题、导入新自由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日本积极构建自助、互助、共助、公助的“四助”共生型社会,并尝试实施“新资本主义”政策,重视经济增长与社会分配。日本在构建“一亿总中流”社会及实现共同富裕社会等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教训,这些对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我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崔健报告的题目是“日本技术经济安全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剖析”。崔健表示,重视技术手段来维护经济领域安全是日本技术经济安全政策一贯的做法。2019年以来,日本的技术经济安全政策呈现出在战略上积极主动地推进经济领域和国家安全领域一体化的特征,不仅通过健全机构和制度来保证经济安全,还公布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防务思想。近期,日本在运用技术与经济手段应对军事安全方面动向频频,这些政策措施也是日本技术经济安全思想的体现,例如加大防卫产业技术研发力度,突破专守防卫;促进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利用大学与科研机构成果;对高新技术产品实施出口管制;收紧外资与知识产权管理政策,使技术成为安全内容等。
为促进产学研交流,会议特设学者—企业家论坛,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商务部亚洲司原司长吕克俭主持,欧力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平、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政府及公共关系部副总监杨林、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笪志刚参与座谈。吕克俭指出,中日经贸合作具有互利互补韧性,四十多年以来,中日两国在投资与贸易合作、产供链合作、区域合作等领域取得较好成效。刘国平与杨林分别介绍了欧力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的经营规模、发展历史与理念,以及未来产业布局方向等。陈子雷分析了RCEP对促进中日合作的积极作用,以及CPTPP、中日韩合作的现实与前景。笪志刚结合黑龙江省的实践,探讨了中日地方交流与合作的情况。
本次学术研讨会设置“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实践比较”“国际局势动荡背景下的日本经济”以及“中日经贸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三个分科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日本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外资政策、财税改革、文化产业、社会保障制度、农产品贸易、医疗现代化、新能源产业、半导体战略、城市发展、数字贸易,以及中日经贸关系及区域经济合作等诸多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大会闭幕式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王开虎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旭海、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讲师陈慕薇、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笪志刚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分科会做总结发言。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季风研究员为本次大会做全面总结。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邹化勇代表明年学会年会的主办单位发言。
本次大会顺利完成了全国日本经济学会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了第十一届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取得圆满成功。
(邓美薇 李清如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