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日本“历史修正主义”:主要表现、成因及危害
作者:吕耀东 鞠佳颖 来源:《东北亚论坛》2025年第6期 时间:2025-11-11
摘要:日本“历史修正主义”作为一种“消极历史修正主义”的典型样式,被战后日本的特殊性赋予了独特内涵,是日本右翼势力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改变“战后体制”为目的的“历史翻案”,其核心在于对日本殖民侵略罪行与战争责任的否认及美化。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失败 80 年的今天,日本国内淡化、否认殖民侵略罪行的“历史修正主义”甚嚣尘上,并逐渐外溢到国际社会,试图使国际社会接受日本对殖民侵略历史以及“战后体制”的所谓“修正”。日本“历史修正主义”对其侵略行径的淡化及否认、“受害者”的自我形象设定以及暗藏的政治军事大国化战略动机,决定了“历史修正主义”的政治右倾化趋向将越发明显。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国际社会需认识到日本右翼势力对反法西斯战争历史正义性的曲解与否认的负面影响,尤为需要警惕的是,部分日本政要基于错误历史认知,力图以“积极和平主义”为话语包装,持续推行“历史修正主义”路线,这不仅破坏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而且将对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严峻挑战。
关键词:日本;历史修正主义;“大东亚战争”史观;自由主义史观;战后体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作者简介:吕耀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鞠佳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