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洋战略”创新课题组参加2015年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
作者:庞中鹏 来源:日本所科研处 时间:2015-07-23
2015年7月5日,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日本海洋战略”创新课题组全部成员参加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2015年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
本届年会主题为“国际秩序的动荡与重塑”。来自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各大媒体、企业以及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数百名代表,分成116个小组围绕国际秩序变化、中国外交、大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全球治理、地区冲突、气候变化、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
“日本海洋战略”创新课题组在首席专家吕耀东研究员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一起出席了“日本海洋战略与周边态势”分小组的研讨会。
日本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首先就“日本海洋战略及对华政策”做了主题发言,吕耀东认为,近年来,日本国内“海洋国家日本论”甚嚣尘上,通过日美同盟“借船出海”,以保护海上通道安全为由,介入南海问题,遏制和围堵中国的正当海洋维权。吕耀东指出,从日本排他性“海权论”的影响来看,基于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对立的国内舆论,已经成为影响日本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一些自民党保守派公然制造所谓“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的对立,宣称“从地理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日本是个海洋国家”;海洋国家日本“因为缺乏资源,就向外发展,利用海洋,靠通商贸易生存,成为海运国家,意愿建立自由民主主义政权”;基于这样的荒谬观点,排他性“海权论”在日本大行其道,其基本内容是刻意煽动“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的对立和摩擦,把中国划为“大陆国家”,把日美英等国家说成是“海洋国家”。力求只准中国在陆地生存和活动,而不许进行海洋维权,向海洋发展。 吕耀东认为,“价值观外交”是日本实现从“岛国到海洋国家”的战略构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自由繁荣之弧”始作俑者麻生太郎看来,为把民主植根于呈带状分布在欧亚大陆外围的这些国家,日本要通过多层面地进行援助并加强与它们的关系,来强化与欧美及北约的合作关系,安倍力求通过“价值观外交”聚合所谓海洋民主国家联盟。通过强化日美同盟关系,促进亚太地区的一些海洋国家联合起来遏制中国,并使日本成为亚太事务的参与者和主导者。
吕耀东认为,日本的排他性“海权论”主张日本的国家对外战略优先课题是对付来自“大陆国家”的威胁,其首要原则为均势政策,策略为“远交近攻”,其要点包括:一是日本应谋求建立类似美英关系的日美军事同盟;二是位于重要贸易航路巴士海峡的菲律宾是“比大陆国家更优先的友好国家”,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也是与菲律宾一样的“优先友好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有利于日本与东南亚岛国合作的强有力的同盟对象;三是东亚大陆各国基本上是均势政策的对象,日本应尽量离间中俄,推动中俄战略对抗,防止中俄结盟;四是朝鲜半岛和越南为日本与中俄之间的“缓冲地带”,日本必须联合美国防止中俄在该缓冲地带拥有军港、航空基地和导弹基地等;五是中国在成为巨大市场的同时,还正走向必须加以防范的军事大国等,上述的荒谬观点,已经成为日本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理念,并成为日本政府制定海洋战略及政策的指导方针,为了固化所谓钓鱼岛“国有化”行为,安倍主推的“价值观外交”路线,已成为日本孤立围堵中国、遏制中国正当维权的“价值观”利器。
吕耀东又指出,强化日美海权同盟关系、构筑亚太地区的所谓“民主安全菱形”是安倍“价值观外交”的重点,安倍上台伊始就呼吁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的夏威夷共同组成“民主安全菱形”,与中国形成抗衡,安倍一向强调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轴,力图与美国共享西太平洋海权,美国的战略东移让日本看到了“借船出海”的机会,日本想方设法依托美国东亚战略调整,觊觎钓鱼岛,安倍要求修改《防卫计划大纲》要充分体现“与美国的新国防战略相配合,强化自卫队职能,提高防御能力”等内容,以此在钓鱼岛问题上对付中国的正当维权活动,从近来日本与美国多次确认钓鱼岛“属于日美安保范围”来看,日美刻意让“钓鱼岛问题”升级,已经严重损害中美、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导致东亚安全困局加剧。
吕耀东还认为,安倍所秉持的“价值观外交”是按照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制定外交政策和进行外交活动,破坏了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局面,完全是别有用心的,安倍上台以来,满怀“冷战”情愫,展开密集的“价值观外交”攻势,试图沿着“自由繁荣之弧”构筑对华“包围圈”,其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是十分明确的,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及区域合作的险恶用心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对外来势力的介入持谨慎态度,不少东南亚学者认为“价值观外交”是政治工具,可见,安倍这种依然活在冷战时期的抱残守缺,既有悖于历史发展规律,又违背东亚区域合作的常情与现状,注定是要失败的。
“日本海洋战略”创新课题组执行研究员、日本所日本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张伯玉研究员以“强化中的日美海权同盟”为题做了发言,张伯玉认为,安倍政府早在2014年年初就在折腾松绑集体自卫权的事情,安倍通过修宪解释的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行使集体自卫权将使日本宪法第9条名存实亡,意味着日本放弃“专守防卫”国策,日本方面的措施更多针对美国,其目的是减少在美日军事同盟中的从属性,以一个独立主权国身份出现,在安倍看来,日本目前的地位是战后体制造成的,它让日本人充满屈辱感,当然,也有针对中国的意味,日本国内有所谓“中国崩溃论”,于是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经济崛起这么多年,却一直满不在乎,但现在突然发现中国已经这么强大了,就有一种紧迫感,打算做一些手脚。
张伯玉认为,事实上,美国一直在怂恿日本增强军力,只不过没有明确表示,美国有全球战略的考虑,近年还在积极重返亚太,因此一直希望日本承担更多责任,但日本的行动受到宪法的限制,而安倍从国家利益考虑,也趁机突破各种限制,不过,无论是解禁集体自卫权还是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对美国来说都是“双刃剑”,要想让日本完全听话,美国不一定能做到,毕竟,日本在二战中曾让美国付出过巨大的代价。张伯玉认为,美国一些政治人物的表态代表个人色彩,不一定会上升到政府决策的层面,可以说,这些表态有安抚日本的意味,无论如何,对于这个亚洲盟国,美国人总要做出一些姿态,当然,通过政治人物的这些言论,美国也可能会增加与中国在许多问题上谈判的筹码。
“日本海洋战略”创新课题组执行研究员白如纯副研究员在“亚太视阈中的日本海权政治问题”中认为,日本高度重视发展与菲律宾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其意在获得对马六甲海峡的影响力,马六甲海峡,对日本这个海洋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咽喉要道”,2014年12月,日本政府邀请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海运负责人来到日本国土交通省,确认了从2015年起将与各国合作启动该海峡的航道测量工作,由于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不时发生沉船事故,需要定期勘查确认地形变化和沉没船只等障碍物的位置,非常倚重该海峡的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也曾参加过两次测量,测量作业计划在2015年在紧迫度较高的5处地点启动,日本船舶企业将通过公益财团法人“马六甲海峡协议会”提供资金与技术人员。白如纯认为,中国也要高度重视马六甲海峡,这关系着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成功。
“日本海洋战略”创新课题组成员吴万虹副研究员认为,近年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要求改变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低姿态的政策、大力发展日台关系的逆流,日台之间交往密切,联系增多,相互之间谋求突破现有关系框架的势头有所上升,特别是日本强调所谓台海安全形势对日本海上交通线的重要性,暗中将台湾纳入美日军事合作范围。吴万虹指出,出于日本的狭隘自私心理,日本视台湾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经济生命线”之一,日本许多海外贸易船只要经过这条航线,今后随着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步伐的加快,日本可能以行使集体自卫权为由,跟随美国插手台海问题,所以我们要高度警惕与密切留意日本暗地里对台海的介入。
“日本海洋战略”创新课题组执行研究员庞中鹏副研究员认为,日本近年来,与周边国家都存在着岛礁领土争端,其中表现突出的是,与韩国和俄罗斯的岛礁领土争端,由于与韩国在岛礁领土争端中陷入僵局,韩国总统朴槿惠至今未能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正式首脑会谈,日韩关系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冷却状态,而日韩两国分别是美国的盟国,尽管美国从中大力进行了斡旋,但日韩关系却不能大幅转圜,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日韩其中深藏的矛盾与问题。庞中鹏指出,日本尽管非常想与俄罗斯发展进一步的关系,但碍于两国在岛屿领土争端问题上各执一词,致使日俄关系踟蹰不前,日本要想大幅提升与俄罗斯关系,领土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对于日俄双方来说,领土问题都非常敏感,谁都不愿意大幅让步,而日俄岛屿争端,其本质则是涉及到一个海权争夺问题,岛屿不管落入日俄两国哪一个国家,都意味着该国是否能够获得对北太平洋的影响力,由于涉及到至关重要的海权问题,日俄两国未来还会在岛屿争端问题上面临着激烈的博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