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再就业,中国能从日本经验学到什么?
在日本街头,上下班高峰期,涌动的上班族群体中,总能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年人的身影。如今,日本“银发上班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2021年日本《高龄社会白皮书》显示,71.9%的60-69岁的老年人处于工作状态或从事着社区活动。
日本比中国提前几十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退休老人再就业问题上,它是怎么做的?在制度安排、政策支持等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中国借鉴?为此,《中国新闻》报近日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日本老龄化问题研究专家胡澎
退休越晚养老金越高 日本打造“终身不退休”社会
《中国新闻》报:日本退休制度是怎样的?目前普遍退休年龄是65岁吗?
胡澎:日本社会没有一刀切的退休年龄,大多数企业执行的是60岁退休制,也有企业是65岁,还有少数企业是65岁以上退休。1986年,日本规定企业有义务雇用劳动者至60岁。21世纪,日本出台了多项延迟退休的政策。2004年要求企业分阶段提高退休年龄,最终提高到65岁。2012年,要求企业对有意愿工作的全体员工继续雇佣到65岁。现在正在探讨如何让企业雇用员工到70岁。
在日本,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越晚,养老金额度越多。因此,一些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会主动选择晚退休或继续工作。
日本从政府到企业,都沿着积极老龄化的思路,打造一个终身不退休的社会。
《中国新闻》报:老年人为什么选择留在职场?
胡澎:根据舆论调查,65岁以下的初老人群选择再就业的首要原因是为了增加收入。65岁以后的老年人选择再就业首先考虑的是工作对身体有好处,其次是希望人生更有意义。
职业介绍所短期培训成老年人“充电站”
《中国新闻》报:日本退休人群在原公司返聘的比例如何?返聘工作时长、内容和薪水有何变化?
胡澎:在日本社会中,一部分企业允许员工在到达退休年龄后以全日制工的形式继续工作,但也有一部分企业希望他们转为临时工、合同工或小时工。退休人员可能从一线业务员、管理者,转为轻体力劳动者或辅助性的简单工作。当然,延迟退休后工资也会随工作性质不同而相应减少。
机构对延迟退休后的工资调查的结果显示,若60岁以前收入是100的话,延迟退休后的平均收入是78.7。大多数人还是接受的。
这与日本企业传统的终身雇佣制有一定联系。员工一辈子为企业奉献,企业也会关照老员工。员工到退休年龄如果希望继续工作,企业也有这个能力的话,还会继续聘用1-5年,这样一来,一是相应政府的号召,二是体现了企业对老员工的温情。
《中国新闻》报: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实现退休再就业的日本老年人大概占多大比例?他们青睐哪些行业?
胡澎:有着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和普通劳动者是不一样的。专门型人才往往在劳动力市场比较容易实现再就业。比如,大学教师从60岁退休制的公立大学转到退休年龄更晚的私立院校再干几年,这样的情形比较普遍。普通劳动者可以在职业介绍所找工作,或是接受短期培训,培训后实现再就业。如果有相关工作经验,选择面还会更宽广。在旅游资源较为发达的地区,一些老年人接受培训成为导游,向游客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
老年人创业可获补贴 企业雇佣老年人会被奖励
《中国新闻》报:日本政府对退休老年人创业有什么具体扶持措施?
胡澎:日本也有一些在某一领域积累了经验、或是想尝试新事物的老年人退休后选择创业。2014年日本《中小企业白皮书》显示,老年人创业企业中,规模在200万-500万日元的最多,其次是5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
日本政府和民间对于老年人创业是鼓励的。各地经济条件不同,地方政府对老年人创业提供的支持也不等,补贴在5万日元至100万日元之间。银行等融资机构也为老年人创业提供方便,那些创业计划完善的老年人,比较容易获得低息贷款,还有一些商店街会为老年人开店减免房租。一些老年人创办了社区食堂、社区咖啡馆、育儿中心等。东京池袋就有一家由三位平均年龄65岁的婆婆创办的餐厅。
《中国新闻》报:能介绍一下日本对老年人就业提供的支持吗?结合中国国情,哪些政策、制度可以被复制?
胡澎:日本政府在老年人雇佣领域有一些经验,例如,审时度势、循序渐进出台和修改法律和政策,逐步提高退休年龄,鼓励企业聘用老年人。发挥职业介绍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促进老年人就业。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各地设有公共职业安定所,为老年人专门设置了咨询窗口,提供职场体验和老年面试专场,开设培训班,帮助老年人再就业。
大分县专设了中老年就业支援中心,为60岁以上居民提供儿童护理、老年看护、木工等方面的培训,在完成培训后,支援中心还会把他们推荐给相关企业,弥补当地劳动力不足。
针对雇用老年人就业成绩突出的用人单位设立各种奖励金,如提高退休年龄的奖励金和终身雇佣模范企业奖励金……政府也会约谈、指导和督促做的不好的企业,促进企业自主雇用更多老年人。
日本和中国同为东方国家,拥有相似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和参考日本的一些成功经验。
从“老有所乐”到“老有所为” 改变观念势在必行
《中国新闻》报:中国有部分年轻人质疑,老年人再就业挤占其就业空间。在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就业的社会氛围方面,日本有什么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胡澎:其实老年人再就业和年轻人就业并不矛盾,做的好的话可以实现互补。
2021年中国人口增长率是共和国历史的最低水平,标志着中国即将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与此同时,老龄化率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这就需要我们开发老年劳动力市场,阶段性提高退休年龄,鼓励企业在一些老年人可以胜任的岗位雇用老年人。既要为年轻人就业开创多种机会,也要促进老年人再就业。
我观察到咱们中国一些公共场所的门卫、餐厅服务员、停车场和高速路的收款员,很多都是年轻人,其实这些工作完全可以交给刚退休的中老年人去做。不少企业员工才五十多岁就退休了,是劳动力的浪费。
另外,还应该转变传统的老龄观,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积极的老年观。在中国,大部分人倾向于退休后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子女也往往体恤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希望父母享享清福。
我们目前较多地提倡的“尊老”“敬老”,提倡“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然而,提倡“老有所为”还很不够,应大力宣传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发挥自身价值,奉献社会,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媒体也要多宣传一些老年人就业、创业的成功案例。
日本政府曾经提出“一亿总活跃”的口号,目标是让残疾人、老年人、女性等弱势群体都发挥活力和创造力。这也是应对日本深度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路径。
不论是已经深度老龄化的日本,还是老年人占比不断增加的中国,都可以用积极的方式看待老年人再就业或参与社会活动。让年轻人和老年人很好地形成互补,发挥各自的社会角色,弥补劳动力不足,让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完)
来源:中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