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启核污染水排海行动
2023年3月17日,日本3.11大地震12周年纪念日刚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的部分设备开启运行。这意味着日本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的行动初步开始。此前的3月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该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开始时间“维持2023年春季到夏季这个时间段不变”,“为了实现福岛重建,核污染水的处置是无法推迟的课题”。两年前的4月13日,时任首相菅义伟宣布将在两年过渡期后排放核污染水,目前岸田内阁要兑现前任内阁的决定。同时,日本国内与国际社会尤其是日本周边国家一直不绝于耳的质疑和反对之声再次高涨。
解决核污染水方案不止排海一项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直接波及位于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引发震惊世界、遗祸至今的福岛核事故。事故的核心问题是该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为控制事态,福岛核电站的所有者东京电力公司不得不持续向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注水,以冷却堆芯并回收污水。
核事故后持续产生的核污染水的主要来源,一是核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二是事故后为持续冷却堆芯而大量注入的水,三是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等。因为发生了核辐射泄漏,为控制反应堆温度,就需要持续注水进行冷却降温。虽然核废水可以用来循环冷却,但由于福岛核电站临海、地势低,地下水和雨水又不断渗入,这样核污染水就越积越多。时至今日,核电站内存储核污染水的1000多个储水罐已接近饱和。日方称,核电站内的存储容量为137万吨,但当下核污染水已达到132万吨,因而不能推迟排放日期,必须在2023年春夏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其实解决核污染水方案不止排海一种。此前日本自己就曾提出过五种方案:一是通过化学方法把核污染水变成固态后注入地层深处,二是加热后以蒸汽形态释放,三是电解后变成氢气释放,四是把储存的核污染水容器直接埋入地下,五是把核污染水直接排放入海。
日本从自己的角度对这五种方案进行了对比:把核污染水从液态变成固态是件非常繁杂的事情,非常耗时且经济成本巨大;将其加热变成蒸汽,则会造成空气污染,且巨量核污染水加热过程本身也会消耗大量能源;通过电解将其变成氢气,貌似没有污染空气,但电解的过程更需消耗大量能源,成本更为高昂;连同容器直接埋入地下看似简单,但现有技术不一定能过关,容器久后有碎裂的危险,其中的污染水又会排出。
权衡利弊后,日本政府选择了直接排海这一易操作且经济成本低的选项。目前这1000多个储罐中的核污染水如果向海洋排放,排放时间将长达30年之久。
日本不顾国内国际强烈反对,执意按照既定计划把巨量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有诸多深层原因。
第一,核污染水问题如不能尽快解决,将会使核事故久拖不决。12年过去了,彻底解决核事故遗留的各种隐患与麻烦,如今来看还是遥遥无期。如果连核污染水都不能尽快彻底做个了断,妥善处理核反应堆内部各种复杂的危险隐患就更是难上加难。解决了核污染水问题,也就解决了核事故中的一个顽症。
第二,岸田内阁意欲将之作为谋求长期执政的一个“切入点”。核事故发生时执政的是菅直人内阁,其后先后经历了野田佳彦、安倍晋三、菅义伟和当前的岸田文雄内阁。菅直人和野田佳彦属于民主党,而安倍晋三、菅义伟和岸田文雄的执政使日本政治回归了传统的自民党时代。若以福岛核事故为分界线,日本政治可以被划分为民主党与自民党两个不同的政党时代。妥善解决民主党时代发生的福岛核事故,就是自民党时代立下的“赫赫战功”,是自民党彻底清除了民主党时代遗留的“祸患”。安倍下台后日本面临着是否会回到“短命内阁”时代的疑问,对自民党党内来说,岸田内阁如果“成功”处理好核污染水问题,就完成了安倍与菅义伟两届内阁未能完成的“功业”,足以在自民党内“树威立信”。可以认为,岸田内阁解决核污染水这一难题,也是为了积攒长期执政的“资本”。解决核污染水只是手段,长期执政才是目的。
第三,为重启国内核电站做好铺垫。12年来,日本核能发电陷入停滞状态,目前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座核电站在运营,而且还是断断续续的。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洲陷入严重能源危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重要性更加彰显。日本是严重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对国际能源危机具有高度紧张感与敏感性。如果海外能源进口出现重大不测事件导致日本能源供应渠道中断,将严重危及日本经济与社会安全。另外,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已经承诺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或称绿色能源),削减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而从传统能源转型到新能源殊为不易,需要花费长时间和巨量经济成本才能实现。岸田内阁认为,重启核电站不失为压缩能源转型时间和经济成本的一种“便捷”方法。但要想重启核电站,就得尽快解决核污染水问题,使福岛核事故暂时告一段落。通过解决核污染水这一难题而暂时掩盖核事故这一“核电伤疤”,可以为接下来重启核电站做好铺垫。
第四,日本认为美国不会反对。日本做出排海决定后,美国基本保持沉默,既未公开反对,亦未公开支持。日本认为,美国不会公然表示反对。这是因为:一是美日是盟友关系,美国的反对将导致两国在此问题上发生龃龉,影响两国盟友关系,更有损拜登政府推行的“印太战略”。二是美国本身就是核电大国与核武器大国,曾把大量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染物排放入海,而且曾在太平洋上多次进行核试验,核试验更会产生大量核污染物。因此美国不会自相矛盾地反对日本排海决定。日本就是拿捏住了美国的“软肋”,断定美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对日本有任何“微词”。
第五,日本巧妙精心地抓住了时机。菅义伟内阁说过“两年过渡期后择机排放”,而今正好赶上了乌克兰危机这个“天赐良机”,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几乎都被吸引到了乌克兰,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不会成为国际焦点事件,正可以趁机“浑水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