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深观察⑬ | 日本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启示
核心观点
从2021年开始,日本政府尝试用NbS制定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促使经济社会治理从单项治理向“生态—社会”共生的绿色治理转型。
■ 闫坤 王瓒玮
在气候危机及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上,全世界都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社会的损失正显著上升。经济学人智库(EU)曾指出,预计到2050年,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将使全球GDP下降3%,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7.9万亿美元。2019年9月,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以下简称“NbS”)确定为全球九项重要行动之一。此后,中国和新西兰受联合国委托携手推动NbS,使这一概念受到国际热议。NbS是协同应对当前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灾害性影响,保持经济社会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治理方法。
从2021年开始,日本政府尝试用NbS制定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促使经济社会治理从单项治理向“生态—社会”共生的绿色治理转型。
NbS推动日本协同应对战略体系构建的经验
其一,将NbS融入“人与自然共生”的总战略目标。日本的国家战略制定兼具历史延续性与创新性特点。1995年,日本在首次制定的《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中,将这一思想定位为国家环境管理的长期目标。2002年,日本在制定新《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时,又提出建设“自然共生社会”的总构想。为履约“爱知目标”(2010—2020年),日本还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050愿景。而NbS所提倡的以人为中心,发挥自然效力解决多重社会问题的理念与日本“人与自然共生”的根本战略目标相呼应,因而易于融入既有政策框架。
其二,以“协同性”的外溢效用为社会建设提供多元战略规划。这包括以NbS提升生物多样性,提高保护区和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OECMs)的质量,恢复大量退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努力在2030年前提高蓝碳生态系统的固碳价值。通过NbS还可将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地方振兴相结合。NbS可帮助受灾社区实现受灾前后的可持续管理,不仅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韧性,还有助于修复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而在国家公园、世界遗产地等处实施NbS,可在利用当地自然旅游资源促进生态游的同时,实现绿色工作和生活方式转型,提升居民幸福感,增强城乡吸引力。NbS还支持碳净零排放与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协同,促进陆上和海洋生态服务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加强社会韧性。NbS支持自然受益型产业发展,促进整体向绿的循环经济,以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生产带动绿色能源转型。
其三,将传统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科学有机结合。日本将NbS与传统的“里地里山”生态保护思想及具有现代生态科学意义的“地域循环共生圈”概念进行了双向结合。日本试图以NbS在“自然—城市—乡村”之间构建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以有效应对全球粮食危机。融入自然的城乡环境还可改善人类健康,促进与人类共生的微生物多样化,保护人类免疫系统平衡,预防传染病。另外,日本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的持续深入,将在未来影响各地域传统自然生态知识的有效传承。日本认为,NbS的推广还可促进生态系统维护与管理,有助于建设充满绿色文化意蕴的社区。
其四,健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战略支撑体系。NbS是贯穿“生态—社会”系统的跨领域变革方法,需依托国家战略体系进行系统推进。首先是多措并举的制度环境建设。2020年,日本政府在综合创新战略推进会议上正式发布《革新的环境创新战略》,意在以不断创新引领环境管理政策的范式转变。日本还完善了组织体系建设,设立了“绿色创新战略推进会议”,以统筹协调跨部门的联动治理。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还着力打造国内外多方合作渠道,支持多元平台建设。截至2021年,日本已经在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技术提升、ESG金融发展、企业零碳协同发展、气候变化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协同治理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
其五,加强风险防控以持续对战略进行补充与完善。在推行NbS时,应提前进行政策风险评估,预判影响NbS落地的问题,及时对战略方案进行补充与调整。日本认为,人口的加速减少与少子老龄化并行将影响NbS的实践。而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不足,也将影响NbS主流化。此前,日本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两大战略体系之间缺乏相互融合,对产生共同利益的分析和措施均设想不足,因此日本计划将大力推进NbS主流化。最重要的举措是保证持续的战略资金投入。2022年,日本环境省、金融厅、经团联等机构参与了“与自然相关的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论坛,共同探讨投资商业模式。
NbS融入我国战略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是尽快将NbS融入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提升国家战略体系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治理方向转变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创新驱动意识。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中国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而NbS的内涵与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我国应抓住NbS战略机遇期,尽快将NbS纳入我国发展格局,以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加快完善NbS协同应对战略的顶层设计,从而激发体系的溢出效应,力促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进入快车道。
二是在政策体系层面应积极推进NbS本土化创新。构建“NbS+”的多层社会治理体系,以提高生态环境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需要改善目前政策体系中碎片化、条块分割等问题,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和完善的管理体制以及政策评估机制。在政策议题上,将NbS与我国少子老龄化、韧性城市、气候适应型社会、乡村振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跨部门、多领域的治理内容相结合,协同实现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受益的复合效果。在工作机制上,应尽快建立NbS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创建网络协同工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能力建设活动,如鼓励科研机构及企业单位进行人才联合培养与项目创新,推动“产学研管用”一体化、“强链条”式发展。
三是探索多元融资机制以破解资金困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一直存在巨大缺口,NbS的推动也遇到同样问题。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构建国内多层次的气候投融资及生物多样性投融资体系,当前已取得世界领先的良好成效。NbS投融资可依托国内已建立的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中央和地方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和试点单位,并行推进。工作重点应着力于积极开拓NbS投融资的国际合作,申请利用绿色气候资金、全球环境基金、亚投行资金等。建立与相关国际组织、投资机构以及资本市场合作的渠道。
四是加强NbS战略传播力向全球展示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形象与实力。我国一直是气候变化应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推动者和积极践行者,但在两者的社会主流化方面与国际良好实践尚存在一定差距。这不利于NbS主流化工作开展。我国应高度重视NbS宣传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这不仅将影响公众和决策者对气候变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NbS的认知程度,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推动、落实NbS的深度和广度。可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设立国家级示范项目、引导企业项目创新等方式,扩大NbS社会影响力。最重要的是,需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生态知识的当代价值意义,凝练出便于国内外传播的生态话语标识,为NbS“中国方案”注入文化软实力。
五是以NbS为抓手促进国际合作模式推陈出新,彰显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魅力。提升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这首先需要打通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可多方参与的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分享最新相关科研成果、实践案例、精准信息与政策经验。我国可依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合作框架,加强NbS所涉及的各领域合作,以“绿色”“脱碳”为重要发展内核与沿线国家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应尽快在全球及区域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框架中融入NbS,选择重点发展领域及合作对象,打造国际合作优质示范项目,为长期合作夯实基础。(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